【精彩论文】基于氢负荷需求的氢能系统容量规划
基于氢负荷需求的氢能系统容量规划
彭生江1,2, 杨德州1, 孙传帅3, 袁铁江3, 刘永成1
(1. 华北电力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,北京 102206; 2.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,甘肃 兰州 730000; 3. 大连理工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,辽宁 大连 116024)
引文信息
彭生江, 杨德州, 孙传帅, 等. 基于氢负荷需求的氢能系统容量规划[J]. 中国电力, 2023, 56(7): 13-20, 32.
PENG Shengjiang, YANG Dezhou, SUN Chuanshuai, et al. Capacity planning of hydrogen production and storage system based on hydrogen load demand[J]. Electric Power, 2023, 56(7): 13-20, 32.
氢储能系统较传统储能系统在成本、运行模式和收益方式等方面均有所不同。目前,国内外学者针对可再生能源制-储氢系统的容量规划与配置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,文献[10]对制氢过程进行了建模,考虑微电网配置运行成本、售电/售氢收益以及低碳制氢所带来的节碳收益,建立了综合优化配置模型。文献[11]提出一种计及阶梯式碳交易方式的风-光-氢储微电网低碳经济的配置方法,引入了阶梯式碳交易机制,并增加了系统的经济效益。文献[12]提出了一种风/光/储能并网的微网结构,考虑了微电网系统运行的经济和环境效益,以总净现成本最小化为目标,以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负荷损失率为评价指标,建立了微电网的容量配置模型。现有研究多集中在微电网的氢能系统容量配置方面,对大规模风/光接入后的氢储能系统容量配置研究较少,并且鲜有考虑氢负荷对能源电力系统供需的平衡作用。综上所述,氢能具有大规模、灵活性转化-存储特性,能够平抑大规模风/光并网的出力波动。文章提出了基于不同氢负荷水平的风/光制-储氢系统容量规划方法,考虑了实时需氢量、氢气价格、氢能短缺、弃风弃光惩罚成本和系统环境效益,确定了氢能系统的配置方案以及风/光制-储氢系统的并网运行策略,采用氢负荷预测方法确定了不同用氢场景的负荷需求,并获得了最大程度的经济效益。
风/光发电通过电力转换设备集成至电网,由电制-储氢供应工业、供热和交通领域的氢能需求[13]。当风/光电能不足或储氢量达到峰值时,剩余的氢能通过燃料电池发电供给电网。风/光制-储氢综合利用系统示意如图1所示。系统中采用电/氢负荷的互补特性,可实现源-荷的协调运行。典型用氢场景包括工业领域(以合成氨、甲醇富氢化合物等作为用氢负荷),交通领域(以氢燃料电池车作为交通用氢负荷)以及供热领域(以天然气管道掺氢作为用氢负荷)。
图1 风/光制-储氢综合利用系统示意
Fig.1 Wind/PV power system hydrogen production-storag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diagram
电解水制氢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,水电解过程的能效系数是衡量制氢效率的指标,通常由产氢能量消耗与系统总供能之比表示。在氢能的综合利用场景中,通常不直接计算能效系数,而是通过计算单位氢气所需电能来得到等效氢负荷需求,即
式中: Qin(t) 为电解槽在t时刻经压缩机输送至储氢罐的氢气量; Pel(t) 为电解槽在t时刻的运行功率; Eeq 为制氢能耗; Dtan(t) 为储氢罐储氢的等效电量的上限; Dtan(t) 、 Dtan(t−1) 分别为储氢罐在t和t–1时刻的等效电量; Pdm(t) 为t时刻总的等效电负荷; Pdm1(t) 、 Pdm2(t) 、 Pdm3(t) 分别为t时刻工业、交通与工业领域的等效电负荷。
1.2 氢负荷预测建模氢负荷预测是能源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的重要依据。现有预测方法主要是利用时序分析、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,通过挖掘历史数据来推测未来的氢需求,或是建立相关影响因素与用氢量之间的模型实现氢负荷预测。本文采用适用于数据匮乏场景的灰色预测模型GM(1,1)进行预测[14],该方法能够对历史数据的随机序列进行预处理,得到时序预测离散微分方程解的参数,并结合初始数据构建预测模型,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。
图2 灰色模型氢负荷预测流程
Fig.2 Flow chart of hydrogen load prediction using grey model
根据预测流程能够输出目标预测数据。其中,a为离散微分方程的参数发展系数,反映序列X(t)变化趋势;u为灰色作用量,反映数据之间的变化关系; λ 为残差相对值; μ 为平均残差。历史数据总个数为n,选取数列的前m个为输入历史数列,当 t⩽m 时为灰色建模过程, t>m 时为误差验证。
1)电制氢系统的工作温度不变;
2)碱性电解液的浓度在电解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;
3)不计压缩、分离过程中的气体损耗,且近似忽略氢气分离的短暂过程。
碱性电解槽运行功率为额定功率的5%~100%,开关时长为200 ms,为简化分析,认为电解槽在可购电制氢方案下运行,且始终运行在最优区间(50%~100%额定功率),通过配置功率确定氢能系统的最佳配置方案,简化模型为
式中: Pfc.max 为燃料电池模块的标称功率; ηfc 为燃料电池的发电效率; Hfc(t) 为燃料电池实时耗氢量; HLHV 为氢的低位发热量。风/光出力波动性较大,为了更好地满足上网电能的质量,本文中燃料电池的功能主要是平滑风电和光电上网,为电网提供高质量电能。
系统并网运行时,负荷需求优先由风/光出力提供,当风/光出力不足时由电网提供。而在风/光出力充足时,系统在满足氢能需求的条件下将多余功率供给电网。
采用甘肃省某400 MW风电场和50 MW光伏电站出力数据作为原始数据,如图3所示。采用K-means均值聚类算法,将可再生能源历史出力数据聚合得到3个典型日数据,如图4所示。
图3 可再生能源出力数据
Fig.3 Renewable energy output data
图4 可再生能源典型日数据
Fig.4 Typical power data of renewable energy
本文系统由变换器、电解槽、储氢设备及燃料电池组成,其初始投资、运维系数以及设备寿命等参数如表1所示。其中电解效率设置为75%,氢气压缩能耗[15]设置为2 kW·h/kg,高压氢气的质量分数为0.03 kg/L[16-17],燃料电池的发电效率设置为55%,弃风弃光的惩罚系数和氢气供应不足的成本系数均为0.5元/(kW·h);氢气的低热值为120 MJ/kg(33.3 kW·h/kg),售氢价格为42元/kg。系统购电的环境惩罚成本方面,根据排污收费标准算法,采用前3种污染物来估算系统的环境效益,传统燃煤机组的主要污染物包括CO2、SO2和NOx,其污染物排放参数如表2所示。可再生能源制氢的环境收益类比于传统煤炭制氢的环境惩罚成本[18],煤炭制氢主要污染物及收费标准如表3所示。
表1 系统设备参数
Table 1 System equipment parameters
表2 燃煤机组的污染物排放参数
Table 2 Pollutant emission parameters of coal-fired units
表3 煤制氢的污染物排放参数
Table 3 Pollutant emission parameters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coal
本文氢供应主要包括工业领域、供热领域和交通领域。供热领域以天然气掺氢为例,从国家统计局查阅相关数据,天然气掺氢比按照23%计算,交通领域氢能供应主要包括公交车和民用小型载客车,工业领域氢能供给主要为合成氨生产、甲醇合成和原油加工。以甘肃地区2020年10月氢负荷为例,工业领域、供热领域和交通领域的氢能需求占比分别为16%、57%和27%,将该数据作为历史数据序列,采用1.2节中方法进行负荷预测,由于工业领域对氢能的需求较为平稳[19],相邻每小时氢负荷波动不超过5%,据此随机生成1条工业领域氢负荷曲线,如图5所示。根据累计数据集[20]可知,该区域日用气量主要有2个高峰期:08:00—13:00和14:00—20:00,天然气掺氢供应预测结果如图5蓝色曲线所示。交通领域的氢负荷曲线受人们的日常出行影响,其预测的氢能供应[21]曲线显示,该区域日加氢量高峰期主要集中在08:00—20:00。
图5 各个领域氢能需求曲线
Fig.5 Hydrogen energy demand curve in various fields
基于风光联网不购电制氢模式下,可再生能源的随机性和间歇性会使得某些时段制氢所需的风能不足,从而导致实时制氢需求不匹配。因此,为了确保氢能的稳定供应,需要配置大容量的储氢系统。如表4所示,在典型日3中,当每天的氢气需求从12 t/d增加到15 t/d和30 t/d时,储氢罐的容量分别为80.1 m3、124 m3和612.56 m3。图6为不同的氢气需求水平下,氢能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投资成本百分比。在不购电的制氢模式下,当氢气需求量为30 t/d时,电解槽占系统总投资成本比例已增加到84.33%,同时储氢系统占比也有所提高。因此,随着氢气需求的增加,对电解槽和氢气储罐的系统投资会增加,系统收入对应减少。与风光联网不购电制氢模式相比,采用风光联网购电制氢模式,允许系统从电网购电以生产氢气,避免在可再生资源匮乏时出现氢气短期供应不足的情况。
表4 典型日3下的系统各功能部件配置参数
Table 4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of each functional component of the system under typical day 3
图6 系统各设备初始投资比例
Fig.6 The initial investment ratio of each equipment of the system
图7~9表示了在典型日1~3中不同氢负荷需求对应的购电量,由图可知,氢能系统处于不同的典型日下收益差距较为明显,在同一氢能需求水平下,典型日2下的氢能系统的收益较小,主要是因为典型日2下可再生能源出力较少,需要向电网大量购电制氢。可以看出虽然各个典型日下的可再生能源出力相差较大,但在同一氢能需求水平下,氢能系统配置的电解槽、储氢设备的容量相差无几。
图7 典型日1系统购电曲线
Fig.7 Typical day 1 system power purchase curve
图8 典型日2系统购电曲线
Fig.8 Typical day 2 system power purchase curve
图9 典型日3系统购电曲线
Fig.9 Typical day 3 system power purchase curve
典型日1~2下系统配置参数如表5所示,在相同的氢负荷水平下,采用购电制氢模式配置的电解槽容量小于不购电制氢模式,并且购电制氢模式中储氢罐的容积远小于不购电制氢模式。
表5 典型日1和2下系统购电制氢模式的系统各功能部件配置参数
Table 5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of each functional component of the system for the power purchase and hydrogen production mode of the system on typical days 1 and 2
在风光联网购电的制氢模式下,典型日1可再生能源出力波动较大,典型日2和3波动较小。结合表4和表5可知,当氢能需求水平从15 t/d增加到30 t/d、45 t/d和60 t/d时,氢能系统配置的电解槽、储氢设备容量不断增加,同时,变换器配置容量不断降低。
(责任编辑 蒋东方)
作者介绍
彭生江(1975—),男,博士研究生,高级工程师(教授级),从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研究,E-mail:pshj@sina.com;
★
孙传帅(1994—),男,通信作者,硕士,从事新能源并网研究,E-mail:1925397839@qq.com.
往期回顾
◀【精彩论文】面向电网调控信息智能检索的知识图谱构建及应用◀【精彩论文】基于RG-DDPG的直流微网能量管理策略◀【精彩论文】含光伏接入的中压配电网集中调控优化策略◀【精彩论文】基于改进鸽群算法的台区三相负荷不平衡相序调整方法◀【征稿启事】“分布式智能电网的规划、运行和电力交易”专栏征稿启事◀【征稿启事】“新型能源体系下电碳协同市场机制及优化运行”专栏征稿启事◀【征稿启事】“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清洁高效发电技术”专题征稿启事◀【征稿启事】“新型电力系统低碳规划与运行”专栏征稿启事
审核:方彤
根据国家版权局最新规定,纸媒、网站、微博、微信公众号转载、摘编《中国电力》编辑部的作品,转载时要包含本微信号名称、二维码等关键信息,在文首注明《中国电力》原创。个人请按本微信原文转发、分享。欢迎大家转载分享。